李雪琴事件中涉及财务实操瑕疵,包括通过特定折旧率避税、使用“收完钱4天就注销”的财务公司快速避税,以及大额资金流向与公司无关的个人。此外,A股制度变革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港股市场估值较低吸引配置型资金,高波资产中军工方向表现突出,证监会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出硅基生命将带来新“人口红利”,中东局势紧张引发市场防御性操作。
今天李雪琴的瓜讨论的人还是蛮多的,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在微博升堂还是蛮有意思。比较让我们惊讶的是涉及到的金额,注销的时候母公司就已经确认有1100万的净资产了,再加上爆料部分的金额,加起来就超过了3000万,小伙伴看完以后感叹讲个段子居然能赚那么多钱,真是有点超出认知。。
不过从爆料的细节里,很多人都在关注财务实操的瑕疵,如果实锤,那后面税务有很多可跟进的地方。。。
一个是子公司A前后买了两辆车,分别是110万和26万,都在13个月以后以44万和13万的价格卖给了李的父母。车子每年折旧20%-30%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里很明显是用了一些技巧。
13个月正好超出了一年,那么资产折旧就可以做成两年,44万正好是110万的40%,也就是第一辆车子是按照每年30%的折旧来记账的;第二辆车子价格是原价的一半,也就是按照25%的折旧率来计算的。
买车避税和低价转让,都是老板们习惯的老套路了,这波因为纠纷被翻出来,不会造成什么实质影响。。。
真正关键的还是批量转钱,涉及大额资金的流向,爆料文里有两个细节,一是1400万转给“收完钱4天就注销”的财务公司,这大概率就是个壳,壳有一堆历史亏损,一把抵完,实现避税,快速注销。
二是分了61笔转给与公司无关的个人600万,平均每一笔不到10万。卡5万的线我是可以理解的,10万是什么新的规则吗?有谁知道欢迎来给大伙科普一下。
这个操作的瑕疵非常大,看看后续怎么处理了。。
李和谢的合作都是好几年前的事,那时候就赚那么多钱了,现在更火体量肯定是更大的。能走到流量头部奖励实在是太大,当下很多人都去做自己的流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过程中的事没有处理好可能会给后续带来很大的问题,看这次最后得怎么收场吧。
接着再聊下今天上午出的政策,金融口各领导都发声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依然是A股制度的变革,其中最大的就是IPO,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扩大行业覆盖,并将未盈利的企业纳入科创板成长层。
A股和港股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A股IPO的现状是支持新兴行业,所以波动相对会比较大,弹性也会更猛;港股市场则是有批量成熟公司去上市,市场整体估值相对比较低,拉长看有价值重估的空间。
有这种差异后A股和港股真要区分来看了,配置型资金会持续向港股走,交易型资金则会继续在A股搓。机构持续增加港股配置比例的趋势感觉还会持续,中长期看对港股市场要进一步重视才是。
1、市场今天继续是震荡的状态,盘中小市值跌的比较多,后面也都拉回来了。收盘看成交额还是继续缩小了一些,短期继续存量的格局。但如果后面持续缩量,市场有可能要进入流动性中枢下行的环境了。
结构层面今天高波资产表现还是不错的,海外算力链市场在炒ASIC的配套预期,到了推理需求为主导的阶段,英伟达的优势是被削弱了的。最近这两个月算力链有不少个股都走了翻倍的行情,幅度非常大,今天情绪起来以后要注意震荡的风险。
高波资产里我们当前比较关注的是军工,全球地缘变化是支持军工方向继续上行的,只是从基本面的角度上确实还需要订单的逻辑驱动。另外从日历效应上看,七月是军工方向比较好的时间节点,且看后续市场能否演绎出来吧。
2、证监会: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海外有非常多的机构都是中性策略的,他们如果要大规模配置,必须得有对冲手段才行。这次把期权放开肯定是好事,后续如果经济层面有向上的变化,外资重新回来配置中国资产会让市场有非常大的向上弹性,值得期待。
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未来硅基生命的数量将超过人类,形成新的“人口红利”。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会有低成本的AI来帮我们做更多的事情,现在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很多行业都已经在逐步被AI改造提升效率。各产业的AI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尽早深度用起来就能跑赢你旁边的那个人。
4、俄媒:美国航母关闭应答器,可能正驶向波斯湾。中东的局势是在持续变紧张的,双方都说周四要搞大事情,最后到底会出什么事真不知道。遇到这种巨大不确定性,做好防守是更理性的选择,短期保守一点不是什么坏事儿,毕竟A股为这种事买单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