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融余额达2万亿,电子行业增幅超千亿。医药、AI、机器人受关注。谷歌Genie 3模型推动多模态发展。市场回暖,私募备案创新高。百济神州预计2025年营收达358-381亿。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两融余额昨天正式上2万亿了。这是2015年后A股市场的两融余额首次上2万亿,比2021年的高点还高。有小伙伴讨论这一次是不是又有可能会有大波动,这里我们得把历史上两次较大规模的加杠杆过程给复盘一下。
首先我们要看2013年至2015年的那一轮加杠杆的大牛市,参与过的都知道那一轮是纯粹的流动性推动的市场。在2013年起点的时候,两融余额也就只有1000亿左右,两年半的时间两融余额放大到了2.2万亿以上,增加了20倍。
当然那一轮行情不只是场内的杠杆,场外的各种杠杆结构才是重点,所以后面引发了6月和8月的两次大波动。那轮行情的下跌虽然在2016年已经企稳了,但整个两融余额下降的去杠杆过程持续到了2018年年底。
而2019年开始的结构性牛市,市场又进入到了加杠杆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年,到2021年年底结束。随后A股又经历了一轮持续了三年的出清,到去年9月两融余额见底,924又是一个场内杠杆的拐点。
看到这相信大伙已经发现了,A股的流动性就是有三年的周期,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大多都会持续3年左右。所以从时间维度来看,这一轮行情或许才演绎了30%左右。
从幅度上看,2013至2015年增加了2万亿,2019年至2021年增加了1.1万亿,这一轮从底部起来增加了6000亿,幅度上看也不算极致。如果从融资余额/流通市值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比例是2%,只有2015年的一半左右,总体看没啥大问题。
结构上的数据相信大家也是比较关心的,我们拉了一个单子,从去年924到现在,按照申万一级行业来分类,看看哪些行业市场融资加仓最多。
结论跟大家的体感应该是差不多的,电子行业是唯一一个增幅超过千亿的一级行业,增幅超过400亿以上的行业总共有7个,看下来就是科技、医药、汽车、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方向。
在这张图里,我们最近关注的方向也标红了,科技是跟市场共振的,军工和化工也有增量资金,但银行涨了那么多融资盘是比较少的,左侧看的农业和煤炭确实没有什么资金关注,这也比较符合我们左侧挖掘的风格。
如果我们把时间维度缩短一些,看4月9号关税影响到现在这4个月市场的关注点,可以发现还是买的新兴方向,最重要的三个方向就是医药、AI和机器人。
我们在上周直播的时候跟大家聊过一个人类主航道的思考,用这个逻辑去套还是蛮有意思的,牵扯到全人类的事情就很容易讲出宏大叙事。
医药现在市场炒的是国产创新药的商业化放量,机器人则是陆续开始在垂类行业有订单落地,短期看确实是有基本面正向变化的。而这两个方向长期的大发展,其实都依赖于AI的进步,昨天海外的Open AI、谷歌和Anthropic都有模型更新,我们是能真切能感受到AI产业日新月异的。
这里面我们感觉最值得说的是谷歌的Genie 3,这是谷歌的世界模型。乍一看会感觉这跟Sora有点类似,可以生成720p的视频,时间相比其他的模型可以拉得更长。这些我们都不感觉惊讶,而最重要的是他实时交互能力、支持物理世界以及超强的记忆能力,简单说,生成的不再是一个视频,而是一个可交互世界。
具体的体验大家可以去网上搜,非常多的媒体已经聊过这个事儿,我们感觉这个事情后续会有非常多的应用。首先影响的肯定是传媒行业,以游戏行业为例,以后生成游戏世界的成本会降得非常低,小工作室的模式将会涌现。
其次是跟物理世界接轨的各种行业,比如现在比较火的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利用这个模型可以生成出非常多的训练场景,模拟出更多复杂的情景将会大大提升这一类技术迭代的速度。
市场之前在AI方向比较关注的是Agent的这条线,但多模态是另一个AI发展的重要机会,Genie 3的模型推出可能是一个重要催化,下半年对于多模态以及下游行业应用的机会也要更加重视起来。
……
1、懂王称,已将候选人范围缩小至四人。懂王是一只很希望美联储能降息的,鲍威尔在过去几个月顶住了比较大的压力。但从最新的数据上看,9月降息已经成为极大概率事件了,市场最近也明显在给降息预期做定价。而接下来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主席会极大影响市场的预期,这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分母端务必要重视的点。
2、市场回暖,私募备案再创新高。最近市场有比较明显的回暖,增量资金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入场。公募能看到的是基金已经恢复净申购的状态,而私募这块,指增为代表的量化策略是当前市场追捧的资产。有资金入场肯定是好事,流动性中枢抬升是不容易的,要多珍惜当前的机会。
3、百济神州: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将介于人民币358亿元至381亿元之间。创新药做成大单品后对公司的支持是非常大的,拿到的收入就能给其他管线来做研发。短期看不到太多利润是研发前置的结果,这对于创新药公司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核心是后续要有不断的放量单品顶上。
4、今天看到一段文字还蛮喜欢的,先摘过来跟大家分享。
我父亲常常告诉我:如果你想跑步,直接去跑就好,不要总想着叫人陪你一起。迟早当你跑到第五次、或是第二十次的时候,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你。
很多时候我们想做一件事,总觉得开头比较难,所以想去找人一起,大多数结果是找不到所以不了了之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自己先开始做,“场”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坚持到一定程度就会给你带来正循环。所以有啥想干的事,先做起来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