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小组 - 摸鱼不成 默默搬砖

中国通过稀土反制展现了大国实力。上世纪70年代,北大教授徐光宪研发出串级萃取理论,解决了稀土提纯难题,使中国稀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改变了全球产业格局。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这句话在过去两三年的文章和视频里咱们反复讲过,伟人名言,越辩越明。这个周末,估计大家都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首次用稀土产业链的长臂管辖反制海外,深深刺痛了大洋彼岸的敏感神经。

在APEC重新会面之前,能够清晰的看到双方都在加码。我们对美国的稀土反制将在12月生效,美国对我们的措施则是11月生效,而双方会面时间定在十月底。很多人说这是谈判前的互相试探和“打牌”,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各类资产也因此出现了明显波动,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相比最开始冲击市场时的表达,周末这两天双方有打补丁,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懂王这边否认了要取消会面的说法,TACO也好、DACO也罢,和今年四月份相比,大家都有了应对经验,就是什么时候捞的问题。

我们这边也专门发布了解释——

“依法依规开展许可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同时,积极考虑适用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多种便利化措施,有效促进合规贸易。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是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的出口申请,都可以获得批准,相关企业无须担心。一如既往地与各国一道,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周边地区稳定,共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而且相关申请必须是中文,用wps格式!

懂王无能狂怒,又无可奈何,海外想重建稀土产业链是不太容易的,这四五年对我们是一个稀土牌还奏效的窗口期,后面海外也会逐渐自给自足,快的话可能两三年,就像咱们在半导体领域自力更生做的事情一样,当前趁着好牌在手,打到位,用起来。

北大母校官微专门发了篇文章,“北大人百年发现,世界最大稀土矿在这”讲白云鄂博矿区的来龙去脉,连带讲了这条战线上的科学家,有点意思,我挑重点和大家理一下。

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人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霸主。尽管咱们坐拥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但当时咱们工业水平比较落后,不具备提取高纯度稀土资源的能力,挖出来的低品位稀土原料被廉价卖去海外,然后我们再拿换回的外汇,购买西方国家生产的高纯度稀土产品。

中国科研工作者面对的是“空有宝山,却要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环境,这个时候使命落到了北大化学系的肩上,为了突破稀土提纯技术,实现镨、钕元素的分离提纯,时任北京大学放射化学教研室主任徐光宪,在1972年成为这项重大任务的负责人。

徐光宪是个很神奇的爱国科学家,他每一次研究方向的重大调整,都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时代的呼声,为了国家战略需求,勇攀高峰。他第一次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是响应国家核突破的号召,将研究方向从量子化学转向放射化学,到了1972年,他又一次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响应国家对稀土提纯的战略需求,将研究方向转到稀土分离理论和应用研究。

当时的稀土分离主流方法是离子交换和分级结晶,然而,徐光宪认为这两种方法的过程不连续、成本高且纯度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他结合自己早年的化工知识和在核领域的研究经验,通过深入调研,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串级萃取理论,并在包钢稀土三厂、广州珠江冶炼厂、上海跃龙化工厂的试生产中获得成功。

1975年8月,徐光宪在第一届全国稀土会议上公开了串级萃取理论,用串级萃取法在工业规模将稀土纯度提高到99.99%,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后来,为了快速推广这一最新工艺,徐光宪和同事们开办“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将这一新的理论和方法广泛传授,推动迅速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稀土工业的竞争力。

1988年,中国稀土生产量跃升至全球第一。

2008年1月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公布,徐光宪因其在稀土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中国化学化工界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现在我国稀土分离工艺已跃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并带动整个产业链蓬勃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和市场格局。

根据USGS 数据,2024 年全球稀土储量约9088.45 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4400 万吨,占比48.41%;2024 年全球稀土产量合计约39.4 万吨(同比增长4.75%),其中中国产量27 万吨,占比约68.54%;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全球占比约92.3%(2023 年数据)。

各国稀土储量

百年白云鄂博,伟人雄韬伟略,“中国有稀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地,牢牢把握产业格局,稀土成为寻求纷争解决的重要抓手。

……

1.最后,说回市场,头寸比较集中的小伙伴,请务必重视风险,现在跟四月最大的差别,就是中美市场都在高位,盈利厚,拥挤度高,高杠杆、高集中度的人这波会付出代价,普通人要保护好自己有限的子弹。

目前双方针锋相对,看牌面双方势均力敌,各自有牌,如果是一边倒的局面,绝无谈判的必要,所以双方再度坐下来谈判并达成某种程度妥协的可能性并不小,这种妥协和均衡,哪怕是不情愿且脆弱的均衡,也会努力去凑。

TACO交易会再度回归,但是这一两周会付出代价,长期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还是要不断降低集中度,追求分散,安全带钱下桌。

我依然对后市保持乐观,看好继续新高,短期的头寸波动估计比较难受,准备吃瘪硬抗。高波动的时候,行情很难把握,记住降杠杆,尽可能分散。双创和红利互为跷跷板,在Q4可能出现风格切换,价值风格再度占优。

香港这边护盘的人不多,可能是主要的冲击地带,恒生互联网和恒生科技这块希望不要跌太多。前期低仓位的小伙伴,这次是比较重要的上车机会了,认真选心仪的头寸,在下半周择机上车,红利风格和香港市场是我非常关注的地方,会优先打捞。

2.本周的随感,直播时候也跟大家聊了:

“放弃笔记就等于放弃了把问题想清楚的机会,我们看到任何投资线索和投资思路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记笔记,写作和思考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我们所做的思考不仅仅是记录,它包括了观察、下定义、分类、比较、因果分析,整个思考的过程。”

希望每个小伙伴都养成自己的记笔记的习惯,与自己对话,深刻、清晰的思考周遭的一切。

3.主航道投资再迎利好,上海将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4.五粮液(000858.SZ)公告称,自2025年4月9日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期间,五粮液集团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27.33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38.82亿股的0.16%,增持金额为人民币8亿元。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成。

5.滴滴自动驾驶官方宣布其已正式完成D轮融资,总额达2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AI技术研发,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水平。

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指出,L4自动驾驶是未来十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出行安全性、效率与用户体验。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开发的新一代前装量产L4车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该车型基于广汽埃安纯电平台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搭载滴滴自研的“虎鲸”计算单元,集成33个高性能传感器,支持全场景感知。计算平台算力超过2000 TOPS,整车成本较上一代下降74%,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量产交付。💸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