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小组 - 摸鱼不成 默默搬砖

搬砖小组指出聚焦科技成长与宏观政策两大主线,人形机器人与商业航天是当前主航道投资热点;同时提及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特斯拉推迟Optimus量产至2027年、摩根大通对消费政策的乐观预期,以及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启示。

最近我们一直在跟大家聊人类主航道投资,这一方向涵盖各类未来产业的核心领域,最近我们跟踪下来看,人形机器人和商业航天都有一些重点变化,这里跟大家扯扯。

首先是人形机器人,这次大家热议的不再是特斯拉,而是小鹏。上周小鹏的人形机器人“走猫步”引起了热议,但市场没有什么反应。

小鹏昨天发了人形机器人打太极的视频,技术进展确实超预期,昨晚在美股率先大涨16%,带动了今天在港股大涨18%。还是海外资金更看得懂主航道投资,毕竟在人形机器人这条线上,特斯拉他们非常熟悉。

我们之前跟大家聊过,小鹏是国内跟特斯拉非常像的公司,其主业汽车今年发展非常迅速,10月交付量达到4.2万辆,同比增长76%,相比乘用车总盘子10月零售数据同比已经负增长,增长的势头非常猛。

小鹏汽车1-12月交付量情况

更重要的是,销量的快速上行可以摊低固定成本,海外投行预计小鹏在2025Q4就能实现扭亏,财务层面后续将进入正向循环,能自身造血后新业务的发展就能更加稳健了。

大家看小鹏后续的重点机会有两个:一是飞行汽车,已经在中东获得订单了;二是人形机器人,最近是首次跟大家披露,一出来就是比较完整的状态,后面值得重点期待一下。

接着再扯扯商业航天,周日文章里简单跟大家聊了下,最近跟踪下来变化是蛮大的,其中火箭是未来比较重要的变化,今天把这块详细捋捋。

首先看海外,马斯克的SpaceX还在持续领先,猎鹰9号(近地轨道有效载荷22.8吨)和猎鹰重型火箭(63.8吨)当前在持续服役,下一个比较重要的是Starship星舰(>100吨),10月进行的第11次试飞完美返航了,下一阶段将转向更高频更复杂的任务部署,自用任务有机会在2026年展开。

美股的上市公司里,RKLB是比较重要的弹性品种,今天在盘后披露了业绩,营收同比增长48%,略超市场预期,另外毛利率达37%,创历史新高,股价上涨了7%。

RKLB的现役产品是小型轨道火箭,有效载荷大概是300kg,只能执行一些小型的任务。另外他也还没有实现火箭的可回收,相比SpaceX差得还是比较远的。

另外再看国内,市场现在比较关注的是蓝箭,他的进度相比RKLB是稍微领先一些的,现役的朱雀二号有效载荷为6吨,相比RKLB高不少。

后续比较重要的是朱雀三号的试验,10月20日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完成了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表明首飞前90%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了,预计将在11月中下旬执行首次入轨发射任务。

这次试验的重点是火箭可回收是否能够成功,这是商业航天降本的关键,如果成功那就是里程碑事件,后续商业航天的应用也会加速发展。

商业航天毫无疑问是人类主航道之一,中国肯定会迎头赶上的。这条线我们前几年一直在关注,前几年有阶段miss,明后年可能真要到放量的机会了。

……

1、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货币政策是市场比较关注的,特别是美联储再次开启降息,市场一直在观察央行什么时候会有动作。今天中信2026年策略会在深圳开,不少小伙伴去听了,策略和宏观的观点都是中性的,动作大概率会有,但会保持适度。

另外中信2026年策略报告的标题是《角逐定价权,迈入低波市》,这两年市场波动确实比较大,后续市场进入降波周期确实是合理预期。

2、特斯拉准备扩建得州超级工厂,拟年产10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汽车业务后续发展并不明朗,新业务增长点确实要靠人形机器人,Optimus V3的定型一直在推迟,现在看可能要等到明年Q1才会最终确定了。

今天消息称,Optimus在得州超级工厂的量产时间表仍定于2027年启动,对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间节点要调整好预期。

3、下午我们去参加了大摩的会,给了他们对后续市场的一些预期。总体听下来是偏正面的,消费层面的支持在明年应该会有延续,年底延续的政策应该会逐步推出,后续观察看看力度吧。

4、今天巴菲特发布了谢幕信,很多人都在转发,我们就不赘述里面的原文了。里面的经验总结我们感觉是特别好的,做的笔记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比前半生更满意后半生。别为过去的错误自责——学一点教训,继续前进。

慎重选择你的榜样,然后效仿他们。你永远⽆法做到完美,但你总能变得更好。

改变永远都不晚。

另外我还在朋友圈看到了小伙伴强调,巴菲特的三个儿子已经“72岁,70岁,67岁”了,当我们的孩子70岁的时候还能写信给大家看,那才真是有耐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